Video
-
13/08/2018
共享房屋新生活 「家」多一點歡笑
為善用資源及協助有短期住屋需要的人士,市建局支持去年9月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推行的「社會房屋共享計劃」,向社聯提供超過60個單位,包括在順成大廈的47個單位和旺角豉油街安置大廈提供的14個單位作過渡性房屋,成為「社會房屋共享計劃」下其中一個提供最多單位的機構,協力幫助居住在環境惡劣、正長時間輪候公屋的人士,紓解他們迫切的住屋困難。 最近遷入社會房屋單位的梁女士和黃先生兩家人,分享了他們對「家」的一點點感受。
-
06/12/2018
GOGOVAN 香港有樂|社聯「社會房屋共享計劃」
政府近日公布香港貧窮情況,貧窮人口再創新高。由幾時開始,擁有一個家變成遙不可及嘅願望?GOGOGoodness由上年開始支援社聯「社會房屋共享計劃」,協助有需要家庭搬到更好嘅居住環境,希望令佢哋感受到「香港有樂」的精神。
-
19/07/2018
「好鄰舍」土瓜灣道社會房屋共享計劃
社聯「社會房屋共享計劃」的營運團體之一、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推出「好鄰舍」(Good Homes)土瓜灣道社會房屋共享計劃,實踐「共住‧共管‧共生」理念,希望紓緩市民的住屋困難,同時推廣睦鄰友好的社區文化。
計劃是「社會房屋共享計劃」開辦以來規模最大、單位數目最多的項目,由恒基兆業地產提供61個位於土瓜灣道68A-70C 4幢樓宇的單位,並獲香港公益金資助。 為實踐「共住」理念,計劃內的每個單位將安排入住兩個住戶,料可為122個有需要的基層住戶提供2年的過渡性社會房屋。正輪候公屋3年或以上的2-3人家庭,或有迫切住屋需要或現正處於惡劣居住環境的2-3人家庭,只要符合申請公屋每月入息及資產淨值限額,經福利協會審批後,便可申請入住。
基層對適切住房的渴求,是社福界銳意發展過渡性社會房屋的原由。這場「社會房屋運動」有賴業主及各類專業的積極回應和參與,亦需要公眾的了解和支持。如有業主願意用手上的物業幫助有住屋需要的人,歡迎聯絡社聯。
-
11/07/2018
樂助「共住共生」
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(社聯) 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得以順利進行,有賴公益金及不同公司的支持,協助基層住戶由劏房及籠屋等不適切住房,搬至社會房屋單位。
社聯與GOGOVAN於去年12月開始合作,透過九龍樂善堂、聖雅各福群會、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三間營運機構,在短短半年內,協助了66個低收入家庭、單親家庭及單身人士搬遷到新家。在2018-19年度,計劃下的其他社會房屋將陸續入伙,GOGOVAN將會繼續幫助約500戶家庭搬遷至超過250個單位。
贊助機構:香港公益金
支持機構:GOGOVAN
鳴謝短片製作:GOGOVAN -
10/05/2018
長者共住屋 = 自由 + 社交 + 健康
有自理能力、保持身體健康是長者開心過晚年的最好條件,這非靠長者累積修來之福,伸手助人協會老人之家累積近30年經驗印證:群體生活、自由活動、協助長者管理健康,是讓長者保持良好身體機能,延緩衰老的最佳方法。
75歲的楊麗芳五年前選擇入住有別於一般安老院舍的老人之家。她說自己身體多毛病,十年前更曾患癌症,惟子女都忙於工作難以貼身照顧,「自己執藥常執錯」。
為協助院友解決食藥煩惱,伸手助人協會交托社區藥房預包七天藥物,藥物板分成一星期、每天早午晚三格,免去長者自行執藥的煩惱。另外亦會安排義工每周為長者檢查身體,以及定期舉辦由護士、中醫師或其他治療師主講的健康講座,讓長者學懂管理身體健康。
楊麗芳在老人之家生活五年以來,身體亦保持健康,沒有進一步惡化。她又說:「如果我們有不舒服,駐院社工會多加留意我們,又會叫其他老友記幫忙,其他老友記也很好,幫忙買飯盒,買菜煮飯,很願意幫忙。」
在竹園北邨老人之家住了近十年的81歲劉燕馨喜歡將「老人之家」稱為「自由之家」。她是活潑的老友記,最喜歡說笑和游泳。清晨4時許起床,劉婆婆都會在床邊做伸展運動,然後出門游泳;早上9時回到活動室,與一眾老友記一起做簡易運動。有時又會到三樓運動室做單車機。運動室內也有數張按摩椅,深得老友記的喜愛。
伸手助人協會分別於黃大仙竹園北邨、寶林邨和小西灣邨設有老人之家,各佔地兩層公屋樓層。他們利用這些空間發展出獨特的長者共住模式,結合住宿與基礎醫護的元素,群體生活亦有助長者增強自我管理健康的能力。
老人之家供年屆60歲、有自理能力、有住屋需要的長者申請居住,每個單位由二至四名長者合住,合共提供355個宿位予有自理能力的長者。月租1,835元。目前,老人之家的平均輪候時間一直上升,需要輪候一年半,反映健康長者的住屋需要,亦有愈來愈多的長者接納「共住」模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