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About us
About us
HKCSS
Partners & Supporting Organizations
Community Housing Movement
What is CHM?
Objective and Theme of Co-Living
How to involve
Property Owners
Service Operator
Tenant
Contractor
What’s news
Social Housing Models
Media and Event
Video
Event
News Center
Resources
Contact Us
Search
Search
A
A
A
繁
簡
Toggle navigation
Who are you:
Property Owners
Constructor
Service Operator
Tenant
About us
About us
HKCSS
Partners & Supporting Organizations
Community Housing Movement
What is CHM?
Objective and Theme of Co-Living
How to involve
Property Owners
Service Operator
Tenant
Contractor
What’s news
Social Housing Models
Media and Event
Video
Event
News Center
Resources
Contact Us
Latest News
24/09/2017
鏗鏘集:光屋
余偉業是跨國直銷公司香港區總經理,2010年他毅然辭職,創辦社企,承包有心人的住宅單位,以較低價錢轉租予基層單親婦孺,他稱這些單位為「光房」。
19/09/2017
Community Housing Movement Launch Ceremony
Date: 19 September, 2017、Time: 2:30pm、Venue: HKCSS Auditorium, 1/F Duke of Windsor Social Service Building, 15 Hennessy Road, Wanchai, HK
07/09/2017
【專題故事】社會房屋
[香港電台公共事務組RTHK]【生活看到光】樓價高企、公屋輪候時間長,要喺香港搵一個安樂蝸並唔容易。
16/03/2017
無家者・建家
數個月前,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再次獲良心業主提供兩個住宅單位,分別發展成男子和女子中期宿舍,並以社會福利署釐定的租金津貼金額租出。潘女士與丈夫離婚後,與女兒住在臨時宿舍 (住宿期為三至六個月),每天擔心很快要搬走。直至她早前獲安排搬至中期宿舍(住宿期為二至三年),與另外三個家庭,一同住在約620呎的單位,令她免去擔憂之餘,增強了社交圈子及對前境的信心,現時努力工作,為將來獨立生活作好準備。
26/01/2017
房屋政策 軟件與硬件同樣重要
今屆政府努力增加公屋供應,但是否純粹增建公屋就可以解決基層住屋問題?單親媽媽李女士獨力撫養7歲女兒,月付近4,000元租住土瓜灣劏房,苦候6年後終於獲分發公屋單位,積蓄卻已經耗盡,處理好女兒轉校的問題,連新屋的地板和基本傢俱都沒法負擔。在最徬徨的時刻,李女士認識了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駐邨社工求助,他們與一眾義工的熱心安撫了李女士,並且轉介她申請租金緊急援助及短期食物援助。
15/09/2016
明愛支援聖伯多祿村 傳承純樸文化
位於西貢對面海的「聖伯多祿村」於1964年建成。當年教會神父為幫助漁民上岸,向政府租地建村。初期由明愛負責管理,後來明愛將管理業權轉交由村民組成的「改善生活有限責任合作社」,成為香港其中一個只能住不能買賣的合作社房屋。明愛西貢社區發展計劃團隊主任張雪芹認為這類型「集體牌照屋」蘊藏著薪火相傳精神:留住的漁民後代很珍惜這裏既純樸又豐富的生活內容,其共同的歷史及記憶並發出動力,令他們想辦法把這地方修好。
08/09/2016
宿舍與租住支援 助無家者重投社會
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主要服務露宿者和惡劣居所人士。協會承租私人物業作短期宿舍,再分租給情況較穩定的無家者,培養他們的儲蓄習慣,為日後生活作准備。協會也轉介部分舍友租住板房,協調雙方解決租務問題;也將管理宿舍的經驗傳授給其他教會,讓更多基層人士得到支援。協會亦擔任中介,幫助良心業主將單位以低於市值租金出租給基層人士,並呼吁政府和商界善用社區閑置資源,開拓更多住屋空間。
« 第一頁
‹ 上一頁
…
2
3
4
5
6
7
8
9
10
下一頁 ›
最後一頁 »
Back to top